关于"天然露骨料透水轻质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"的详细整理说明,结合文档内容进行结构化呈现:
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,传统不透水路面积水渗透易导致基层软化、沉降和路面开裂。为解决该问题,本工法创新采用天然露骨料轻质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,通过实际工程应用(如杭州市横潭区块道路工程、萧山区西兴路工程)验证其成熟性,并获实用新型专利(ZL202220197916.0)。该技术具备吸音、降噪功能,且经查新具备技术新颖性。
分层设计:通过土质层、碎石层、防水混凝土层及双透水混凝土层组合,减少基层沉降与开裂风险。
连接加固:采用加固架与连接架衔接透水混凝土层,提升整体结构稳定性与耐久性。
储水系统:设置储水装置收集雨水,用于灌溉路旁树木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。
振动滑槽技术:在混凝土输送滑槽加装小型振动器,避免混凝土堵塞,减少人力成本。
延长浇筑距离:通过滑槽设计减少运输车辙痕迹,保证路面平整度。
适用于国省道、市政公园景观道路、城市公路、停车场等需透水、降噪、环保要求的场景。
路面结构由半连通孔隙组成,实现雨水下渗与储存。具体分层如下:
夯实土质层:基础夯实后铺设碎石层;
防水混凝土层:位于碎石层上方,底面呈波浪形设计;
透水混凝土层:多层铺设,层间以沥青作为连接胶填充,并通过连接架加固。
施工流程包括:场地规划→测量放样→截面夯实→路缘石安装→底基层施工→透水混凝土浇筑→面层施工→伸缩缝设置→养护。
测量放样:全站仪边桩放样(间距10m),误差控制在±5mm内。
截面夯实:开挖40cm深截面并夯实。
底基层施工:铺设无纺土工布及级配碎石(30cm厚),振动压实。
混凝土摊铺:透水混凝土厚度控制在70mm,采用振动滑槽输送,摊平后以钢管滚压至与路缘石齐平。
养护:洒水养护至少7天,期间封闭维护。
材料自检:进场材料按规范自检,报监理审核;需复试材料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搅拌与运输:采用多台搅拌机保证均匀性,运输中覆盖减少水分蒸发。
主要材料:包括透水混凝土(骨料粒径5–10mm)、连接胶(沥青)、加固架等。
遵循《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》(CJJ37-2012)、《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》(CJJ/T135-2009)等。
施工前试验段铺设与技术交底;
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阶段;
专人控制材料质量与搅拌均匀性;
根据天气调整施工措施。
安全防护:避开高温高湿环境作业,加强用电管理,施工人员佩戴防护装备;
环保要求:设置围挡降噪,及时清理垃圾,保持场地整洁。
延长路面使用寿命,减少维修成本;
通过合理材料搭配提升抗压性与耐久性。
储水系统实现雨水收集与灌溉,提升资源利用率;
透水结构吸附粉尘,助力生态城市与海绵城市建设。
解决原有路面渗水导致的基层软化问题;
采用多层材料组合结构,显著提升路面抗压性能,降低维护成本。
增设泥沙过滤网与吸水棉垫,防止排水管堵塞与水分过快蒸发;
保障树木生长需求,提升生态效益。
本工法通过创新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,有效解决传统路面渗水、沉降问题,兼具环保性与经济性,适用于多种道路场景,具备推广价值。
电话
400-811-0201
139-0225-0565
刘经理
刘经理
公众号
企业文化
施工案例
手机站
手机站
小程序
小程序
邮箱
2431773475@qq.com